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7:39 点击次数:148 |
王晓峰教授这事儿,有点意思
印第安纳大学的王晓峰教授,计算机安全领域的大牛,世界排名第一,这名头,杠杠的。结果,嘿,突然失联了。他家先是被联邦调查局翻了个底朝天,然后人就没了影儿,跟人间蒸发似的。
联邦调查局嘛,你懂的,嘴紧得很,啥也不说。倒是学校那边,据说在联邦调查局上门之前,就先给王教授发了个解雇邮件,理由嘛,不清楚。这不明不白地解雇,再不明不白地失联,搁谁身上都得犯嘀咕。
联系到之前特朗普搞的那个“中国行动计划”,这事儿就更微妙了。那计划,名义上是打击间谍,实际上嘛,不少华裔科学家学者都吃了哑巴亏。虽然拜登后来把这计划取消了,但现在国会里那些共和党人又开始鼓捣,要禁止中国学生拿签证,搞学术研究也不行。你说巧不巧,王教授这事儿,正好撞枪口上了。
更蹊跷的是,王教授失联前,好像嗅到了一丝不对劲。他跟学校工会的主席坦福德教授联系过,说学校在查他的拨款申请,然后他的办公室和电脑就被封了,接着就是解雇。这一连串的操作,怎么看怎么像一出精心策划的戏码。
很多人把这事儿跟中美竞争挂钩,觉得是国家之间的事儿。但仔细想想,好像又不只是这么简单。你看,俄乌冲突闹得那么凶,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也够狠,但也没见他们对俄罗斯裔搞系统性迫害,最多就是驱逐出境,罚点款啥的。可到了华裔这儿,咋就变了味儿了呢?
有人说,那些入了外国籍的华人,只要跟中国划清界限,就能融入白人社会,高枕无忧了。这话听着,咋那么像“此地无银三百两”呢?西方国家骨子里的种族主义,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。就算你把名字改了,中文不说了,中国菜不吃了,在他们眼里,你还是“外人”。
所以说,王教授这事儿,敲响的是种族歧视的警钟。它提醒我们,中美之间,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竞争,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。
而且,美国科学界现在也乱糟糟的。前阵子,一千九百多个科学家联名写信,说特朗普政府砍科研经费,解雇科学家,还用意识形态干预研究。这环境,搁谁身上都得慌。
王教授的遭遇不是个例。之前田纳西大学的胡安明教授,也被冤枉说跟中国大学有不正当关系,虽然最后判无罪了,但也元气大伤。这些事儿,都像一根根刺,扎在海外华人的心上。
现在中美关系紧张,王教授这事儿更是让人心里七上八下的。连他这样的顶尖学者都自身难保,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。要是中美关系再恶化,那海外华人的日子,可就真不好过了。
说到底,王教授这事儿,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很多东西。